为即将深入远山的支教工作注入科技视野与人文厚度,启迪创新思维。2025年7月10日,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二季云南支教团聚焦科技启迪与文化浸润,先后探访大理星球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鹤庆县文化活动图书馆,旨在绿能创新中感悟人文担当,在古籍智韵间领略文脉传承。
能企鉴金芒:绿能助残映担当

当日上午,支教团走进大理星球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车间主任洪忠荣的带领下深入生产一线。高效太阳能电池板与智能储能设备等成果,生动展现了绿色能源科技的蓬勃活力。然而,更令成员们动容的是车间内的特殊风景——聋哑残疾人员工与同事默契协作的身影。


支教团成员杨如意对洪主任进行专访。洪主任在专访中深情回顾:公司2006年落户鹤庆后,基于对当地1.2万注册残疾人就业困境的关注,自2008年起逐步吸纳残疾人员工,通过“精准定岗、同工同酬”原则,让他们重获尊严与归属感。如今残疾人员工占比超50%,从最初试招十余人到高峰时近百人,许多员工因珍惜机会、工作敬业而成为骨干。洪主任强调:“同工同酬是对他们能力的真正认可。” 此次探访不仅让成员们见识了绿色科技的暖心“金芒”,更深刻理解了科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点亮困难群体希望的“担当”之光,诠释了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和谐共生。
书馆汲墨韵:古今交融焕文脉

当日下午,支教团移步鹤庆县文化活动图书馆,开启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之旅。
管理人员引导下,成员们穿梭于特色区域:古籍字画展区弥漫着历史的墨香,泛黄的典籍与雅致书画诉说着鹤庆深厚的文脉;而数字阅读区则充满时代智韵——北京外国语学院捐赠的机房高效运转,支持着融合地方特色的数字书籍资源,多功能书桌巧妙集阅读、展示、互动于一体,实现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体验的无缝衔接。图书馆通过科技赋能,既守护了古籍承载的文化根脉,又拓展了知识传播的边界,生动呈现了“古韵”与“今智”交融共生的鲜活图景。此行使支教团成员深切感受到文化传承在创新中焕发的蓬勃生命力,为未来在支教中融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提供了宝贵启示。



一日双站的研学之旅,为支教团提供了多维度的精神滋养与实践启示。能企之行所展现的“金芒”,不仅是绿色科技的创新之光,更是平等、尊重与担当的人文之光。洪忠荣主任与残疾员工的故事,为支教团未来在山区教育中践行有教无类、关注特殊群体需求树立了榜样,注入了深沉的责任感。书馆之访浸润的“墨韵”,则是一场深刻的文脉洗礼与创新教育课。古籍的厚重与数字技术的灵动,示范了如何在守护传统精髓的同时拥抱时代变革,为支教团设计融合乡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课程、激发乡村学子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式。科技之“光”与文化之“韵”在此日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支教团“启新程”的思想基石——以科技视野拓宽教育边界,以人文情怀筑牢育人根基,为深入远山、播撒知识与希望的征程,凝聚起更具前瞻性与包容性的力量。